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
2021年,“史称”元宇宙元年,“元宇宙”无疑是科技圈和资本市场最热门的话题。
让我们来搞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元宇宙?
www.yyz24.com
-
那么到底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维基百科解释
元宇宙(英语:Metaverse),或称为后设宇宙、形上宇宙、元界、超感空间、虚空间,当我们谈论元宇宙,我们谈的是一个持久化和去中心化的在线三维虚拟环境。此虚拟环境将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眼镜、增强现实眼镜、手机、个人电脑和电子游戏机进入人造的虚拟世界。
元宇宙包括物质世界和虚拟世界,一个独立运作的经济系统,以及化身和数字资产在元宇宙不同部分的可转移性。元宇宙将会是去中心化的(没有中央统管机构),将有许多公司和个人在元宇宙内经营自己的空间。元宇宙的其他特色包括数字持久化和同步,这意味着元宇宙中的所有事件都是实时发生的,并具有永久的影响力。元宇宙生态系统包含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要素,例如头像(Avatar)身份、内容创作、虚拟经济、社会可接受性、安全和隐私以及信任和责任。
元宇宙百度百科版解释:
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它整合了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
元宇宙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需要对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以及实体世界内容等进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在共享的基础设施、标准及协议的支撑下,由众多工具、平台不断融合、进化而最终成形。
元宇宙知乎通俗解析:
通俗解释,元宇宙就是一个虚拟的现实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虚拟分身。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和社交,甚至让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打通,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虚拟世界!可以想象一下,当元宇宙中的技术运用遍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这样一个虚拟世界中,生活、娱乐、社交、工作、学习、购物都会发生根本性迭代。
通过以上解读小编认为,元宇宙是基于新发展科技技术之上的,可以与现实世界交互并具有现实意义的虚拟世界。
元宇宙的本质是什么?
元宇宙的提出,是建立在人类技术整合变革上带来的。
尽管元宇宙能带来的商业价值和产业价值是巨大的,但究其本质,背后还是相关技术的发展导致的“客观必然性”。
从历史经验来看,科技具有影响产业秩序和规则的能力,科技发展越快,产业变革和演化的节奏也会越快。也就是说,技术升级带来的改变——更加高效的利用物质、能源、信息、空间和生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非常巨大。如今,进入到第四轮科技革命,数字化、智能化会成为主旋律,而人类社会正在从消费互联网迈向产业互联网,工业、产业互联进一步推动了实体世界的数字化,元宇宙的开启意味着人类进入了数字化生存时代。
因此,从技术层面来讲,元宇宙采用并整合了更新的技术,代表的是技术演进带来的“新科技生态”——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甚至带来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结构。目前,元宇宙依赖于以下几种主要的技术:芯片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游戏技术、AI技术、区块链技术。而将这些技术进一步“归纳与集合”,我们就可以看到元宇宙技术的产业结构:
●第一(底)层:基础硬件设施(光电芯片、5G、6G、VR/AR显示器等等)和算力;
●第二层:软件技术平台,包括设计工具、开发平台、3D引擎、图形渲染等等;
●第三层:计算平台,比如智能汽车、物联网等;
●第四层:空间治理/激励系统,比如区块链技术;
●第五层:终端应用,包括内容、游戏、社交、办公等等。
每一层产业结构背后都有相应的技术支撑,因此也带动了一系列的商业公司和产业模式的崛起。
1492年,当哥伦布满怀梦想且半坚定半“忽悠”地说服西班牙女王赞助他的东方之旅时,可能他也没想到,在计算错误的情况下,他却意外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而后开启了一个时代——大航海时代(又称“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是人类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背后离不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文化、贸易、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往来,推动了更大范围的全球化(当然,殖民主义也开始抬头)。而回到“元”年,科技巨头选择进军元宇宙,是不是也有一丝当年的味道,谁不想当一个“数字时代的哥伦布”去“发现”一块新的充满生机的“大陆”?
元宇宙的三个领域
-
概念宇宙
从虚幻、到概念化,人们对元宇宙有了认知。
在元宇宙概念中诠释道,“元宇宙(Metaverse)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
元宇宙概念大火是基于游戏平台Roblox上市后市值飙升,让资本市场看到了元宇宙概念股下的商机,因此大肆鼓吹元宇宙概念,只不过在大肆追捧的环境中,并非所有鼓吹者都能够在元宇宙中真正具现化。
具体来说就是,元宇宙涨潮带来了新世界的版图,元宇宙退潮则会遗留原本“耀眼的泡沫”。
市场向人们传递的元宇宙概念并不是固化人们对“元宇宙”幻想的束缚,更多的人通过概念化元宇宙去构建自己幻想的“元宇宙”,这是当前人们对元宇宙基本的认知,不去应和,反而都有自己的想法,完全符合千人千面对元宇宙的诠释。
从行业来说,游戏行业是当前受到元宇宙影响最大的行业。有很多游戏都是建立在某个虚拟故事的背景上进行的,比如王者荣耀的王者世界,英雄联盟的世界,原神、哈利波特、斗罗大陆、完美世界等都是建立在各自的“元宇宙基建”上进行开拓的游戏。
按照Roblox的官方说法,元宇宙产品应具备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文明。当前并无一款产品能够完全称得上是元宇宙。
以上产品都不是元宇宙,但能让人们体验到元宇宙的形态,但相比之下我反而更认同游戏《我的世界》有元宇宙的影子。
首先,我的世界是一个玩家能够自己构建世界版图的游戏,在我的世界玩家能够更贴切的实现幻想“元宇宙”走向真实世界,当然游戏是元宇宙的托盘之一,更庞大的元宇宙仍旧停留在概念层次,无法依附在某一款产品上。
在更多的人看来,此次元宇宙爆火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爆火,而是元宇宙的概念爆火,从而形成一个让人们对元宇宙认知或者了解的过程,让更多的人听说过元宇宙其实才是进军商业化的基础。毕竟商业化背景中,如果消费者不了解元宇宙是什么,将很难快速接受这类新的产品。
概念中的元宇宙并非局限游戏,像社交、娱乐、教育、医疗课程等都能够在元宇宙中建立,这些可以参考AR/VR行业的发展,现阶段AR/VR产品已经在联合元宇宙概念渗透各行各业,也算是为元宇宙提前开辟战场。
当然,还是会有很多人纠结元宇宙的发展与未来会如何,当前阶段元宇宙的概念虽然很具象化,但整体市场仍旧处于一片朦胧、混沌的状态,既留给无数开拓者去创造、研发的机会,也让人们有更宽泛的幻想空间,而元宇宙的下一步,也必然是要向商品化和具现化靠拢。
商业宇宙
还未具现,就已经被打造好商业版图,这便是对元宇宙商业化的解读。
商业化即市场化,是指将产品或者事物推入市场使其具有商业价值的行为,在此前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涌入赛道,不无一分为元宇宙商业化实行助力的意味。
从元宇宙概念来看,元宇宙是未来的虚拟世界,会将现实中的事物转移到虚拟世界进行,那么元宇宙真正实现商业化就会从现阶段最接近元宇宙概念的行业或者企业入手。
首先AR/VR经济产业是当前技术最接近元宇宙的,AR技术就是让用户在观察真实世界的同时,也能接收相关数字化信息和数据,从而为用户提供帮助。目前人们了解最多的是AR眼镜产品,AR产品基于增强现实的属性,能够在虚拟技术方面为很多诸如医学、教育、工业等相关企业提供助力,这也是元宇宙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但依照未来市场不断升级的情况来看,VR系列的虚拟头盔/游戏仓等科技产物将会真正称为元宇宙的载体,去承接各个行业的虚拟世界发展。
未来虚拟世界会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譬如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就曾发表对元宇宙的看法与重视。以腾讯系为主对标元宇宙大概是游戏、社交两方面,首先虚拟游戏仓很多人已经听说过或者了解过,在虚拟游戏中就是一个虚拟世界,关于元宇宙八大元素也基本具备,包括在游戏平台Roblox的影响下,游戏元宇宙将会重要风口。
在虚拟游戏仓的基础上,游戏比赛、游戏直播、游戏体验都将会上升到新的维度。
社交元宇宙是建立在元宇宙的社交因素上,在虚拟世界进行社交,其实很多人都认为是智商税,毕竟现在互联网社交就非常“虚拟”,像soul星球、TT语音、QQ厘米秀等都有元宇宙的雏形,而元宇宙社交更加陌生、虚拟,基本无法得知对方透露以外的信息。
另外像Facebook的VR会议软件—Horizon Workrooms中有虚拟会议室这项功能,未来互联网会议也将会转战元宇宙,这也是元宇宙的一大卖点,另外像大家认为的万物皆可元宇宙到底有没有参考价值?或许存在价值,但当前阶段无法证明其价值的含金量甚至是否为泡沫概念。
元宇宙从概念化闯入人们的认知,再到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下场占坑,其实都是为商业化做下的铺垫,但未来元宇宙不会以泡沫打造商业地基,所以很可能那些更有实力、有价值的元宇宙概念股会在元宇宙建立初期完成初步创建,而一旦元宇宙雏形生成,那么一些闻风而来的泡沫概念则会滥竽充数,形成行业风险。
元宇宙商业化,要从价值判断,也要从适用性判断,而并非谁的概念好坏。
未来宇宙
元宇宙满足虚拟幻想,也成就幻想技术。
抛开商业价值、元宇宙概念不谈,一个人构建的元宇宙总会虚幻、难以依托现实具现。
就像一个小说作者去创作一部小说,首先要构思大致的框架,最好能够找到世界的边界并设置悬念,再列出细致的框架,像区域分布、人员分布、人物的信息、事件的发生和延续等等,小说里的人就是活在作者设定好的作品框架内,而元宇宙则是人们的行为在既定的元宇宙中的行为、形态等,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人们眼中的元宇宙过于庞大,甚至无法完全实现,只能随现阶段科技型元宇宙随波逐流,发展成有理有据的真实元宇宙,并且一步一步走向既定的商业化道路。
岚小咪的《沉浸在虚拟小说里的人,现实生活大都失意》中写道,“网络游戏、影视剧、小说等等,都会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寄托。”人们乐于接受元宇宙带来的虚拟世界与虚拟幻想,但并不意味着这可以成为长期的商业商品化,所以元宇宙的实现,必然是建立在对消费者有益的基础上。
我们幻想未来,也忧虑未来,但是未来元宇宙不能毫无头绪的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从概念到深耕产品是科技技术的升华,未来元宇宙的产品载体会相比互联网本身上升的意义超前,而AR/VR等虚拟技术作为元宇宙的雏形产品,实现了人们对虚拟世界更多的幻想,但最后,元宇宙的载体依旧没有出现。
互联网大企业们都在炒元宇宙,一方面是风口、是热点,另一方面或许确实对未来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但那么多家企业却没有一家能创造出元宇宙的通用载体,那么只能说明此时的元宇宙吹嘘、炒作的成分太大,曝光在市面上的产品多少都有些“割韭菜”的意思。
而从元宇宙的概念、八大要素来看,最基本的还是要实现“流量自由”,而那些没有能力进军元宇宙却打着元宇宙幌子的企业,也不过是在风口中捞取更多的流量。
总而言之,互联网流量不管是在饱和或者不饱和的状态下,企业都无法拒接一大批流量的“袭击”,而更多的商业化元宇宙概念,也是建立在流量基础上实现的虚拟转现实或现实转虚拟的过程。流量为王,并不只在互联网时代,元宇宙中同样适用。